近年来,中国粮食进口增速迅猛,己成为含大豆在内的名副其实的第一粮食进口大国。在此背景下,客观比较中美两国粮食期货交易市场的有效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进一步优化中国粮食期货交易市场的对策,对于中国争夺国际粮食市场定价权,维护自身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而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主旨所在。
期货市场起源于1848年,其在经济运行中的重要作用随着各国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而愈加明显。在当今全球市场经济稳步发展的时代,粮食期货交易市场对大宗农产品的现货交易影响深远。大宗农产品的贸易定价,首先参考粮食期货价格,再通过产品质量优劣、交易方式、交易场所等信息区别走价。还能直接利用粮食期货进行商品投资、套期保值或规避风险,可见粮食期货交易市场在市场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不容小觑不容置疑,农业在中国的重中之重。
自2004年起,“中央号文件”无不涉及“三农问题”,始终把三农问题作为国家安全、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而粮食作为农业之基,在近几年粮食价格波动剧烈的背景下,国家对粮食期货市场有效性提出要求,要求粮食期货交易市场充分发挥其自有功能,达到引导现货市场生产,规避风险等目的。我国粮食期货市场虽然在多年的整顿治理后发展迅速,但较美国期货市场而言,期货合约交易量不足,品种不丰富,种类不齐全等,也没有完善的期货法律与之配套,还不足以满足消费者投资需求,企业参与粮食期货市场积极性不高等一系列问题,影响了我国粮食期货交易市场的有效性,市场功能难以充分发挥。
粮食是国家的命脉,作为农产品中的主要农作物,粮食期货交易市场对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作用巨大。粮食问题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问题,而中国却没有主导粮食价格的权利,在粮食期货定价方面主要依赖于美国期货市场。中国从2003-2004年的大豆危机,到2007-2008年粮食价格的剧烈上涨和20092010年的断產式下跌,再到近几年我国部分粮食严重依赖进口,却被动地接受国外定价,无不反映了我国在粮食定价权方面的缺失。为了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发挥期货市场基本功能,加大中国粮食期货交易市场对国际粮食期货交易市场的影响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