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咖啡F703事件
F605合约主力多方于5月6日创出4221元/百公斤的天价之后,被套空头从周边国家陆续进口了1.7万吨咖啡用于交割。在实盘压力下,F607品种从3340元暴跌至1814元,“空逼多”的“恶剧”上演了。于是,抢占仓位一时成为咖啡品种的独特“景观”。更为严重的是,中商所于1996年7月19日宣布对F707及更远月份合约的交割执行新的替代品升贴水标准。“规则风险”使得咖啡自然贬值30%-50%,F609应声暴跌1000余点至1349元,多头哭声未绝。随即,“多逼空”闹剧再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揭幕,竟以2680元摘牌。
1996年9月底、10月初,中国证监会、国务院证券委有关加强监管的通知下发,中商所随即宣布自F712起取消交割限量,多空双方在F612上消停不及两个月,F703多空大战锣声又起。至1996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多方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和F609、F612被迫接下的实物筹码向空头猝然发难,空头显然有备,持仓量令人咋舌地在三日之内从18万手跃上50万手。一周后的1月10日,多空第一次协议平仓。岂料空方在1699价位部分平仓后利用对仓封涨停1749收盘,此后的三天内F703下泻200余点,引起多方不满。1月15日开始,多方报复性收复失地,单边涨势至1月30日达到1882之时,空方再次与多方主力协议平仓。多方吸取第一次协议平仓的教训,部分协议平仓后封涨停。此时正值春节放假休市,双方都在筹措资金,业内人士预料一场大战在所难免。果然,1月21日开市空头即全面反扑,持仓增至30余万手。此后三天,期价大幅振荡中持仓持续增加,1月24日开盘仅两分钟,F703合约持仓便达到最高限额70万手。中商所不得不暂停交易,并推出以下措施:将保证金提高至100%;恢复交易后先由会员单位自行平仓,收盘前该合约持仓必须减至2万手,如有超出部分,由交易所对超出部分按日结算价强平。当日,多空双方主动平仓至53万手,在当日结算价对余下的51万手实施强制平仓。至此,盘面上的F703多空大战宣告收场,而盘面下的F703自然成了期货界人士既义愤填膺而又无可奈何的话题。
反思F703咖啡风险事件
第一,关于交易所的规则。很显然,限量交割制度是咖啡品种自F605至F703多次逼仓闹剧赖以产生的“温床”,而交易所在制定这样的交割制度时是否考虑到制度本身暗含着巨大的风险呢?业内有识之士对这样的交割制度更感到不解。众所周知,期市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是价格发现机制和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套期保值在期货市场上有两种表现方式:一种是入市保值,即为回避现货市场近期价格的升跌而采取的买卖行为,可以在市场交易过程中达到预期目的时了结;一种是交割保值,虽然有人认为严格意义上的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是不必交割现货的,
第二,关于小品种。从根本上说,我国并不具备咖啡期货品种运行的条件。我国并非咖啡的主要产地,也非消费地和中转集散地。海南作为中国咖啡生产的大省,年产咖啡豆约580吨(1996年统计数字),全国的咖啡食用、药用量极其有限,并有固定的进货渠道。这从根本上决定了咖啡期货缺乏真正的消费性和套期保值需求。期现脱节,再加上限量交割,必然会使咖啡这一期货品种沦为投机和操纵市场的工具。
第三,关于大户投机和操纵行为。回顾F703以及此前咖啡各交割月品种的走势,我们会发现技术分析在行情研判上处于很尴尬的地位。首先,主力机构采取双向持仓、对敲锁单的方式做出异乎寻常的交易,并且不计成本地上下振仓,吸引中、散户资金入市,然后计算自己多空的持仓数量,哪一方向数量占优就用另一方向的持仓大规模平仓,以极其惨烈的方式使中、散户无法及时认赔出场,跌停板再扩停板,几次跌幅都高达1000余点,令人触目惊心。其次,主力机构又利用手中的实盘和前1万手的持仓限量,长袖善舞:进可逼空,对方即使有现货也无前1万手的空头持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