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期货在中国的漫漫求索路
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讲话打破了人们思想上的桎梏,中国改革开放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政府的支持赋予了开拓者以勇气。在经历了早年的孕育与研究阶段后,全国各地的期货市场如雨后春笋般涌出,最早的原油期货交易也正是在那时产生的。
1992年,原南京石油交易所首先推出石油期货交易。
1993年3月9日,原上海石油交易所开业并推出石油期货交易。随后北京广州等多地成立交易所,推出相应的原油期货交易。
在所有推出石油期货合约的交易所中,上海石油交易所(现上海期货交易所)的运作相对规范,加之地理优势明显,成交量一度占据中国石油期货市场份额的70%左右。到1994年初,其日平均成交量更是超越了当时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的迪拜原油期货,跻身世界前三。
但是由于那一时期我国的相关法律和监管体系不够完善,期货交易出现了“大干快上”的局面。国内期货交易所仅一年多时间就发展到50多家,期货经纪公司300多家,期货兼营机构2000多家。同时期货市场还暴露出一系列问题:交易品种严重重复、严重过度投机、市场操纵频发;期货经营机构运作不规范,无法可依,管理混乱;盲目发展境外期货,地下交易盛行,经济纠纷和社会问题频发。
CF40创始成员、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姜洋在“中国金融四十人看四十年”系列讲座第2期暨北方新金融研究院交流会第2期“中国期货市场发展历史回顾与前瞻”中谈到那一时期期货市场的发展时,将其总结为十二个字:“无序发展、无法可依、无人监管”。
原油期货当时的实际时情况是,价格暴涨暴跌,原油期货成了盲目投机的标的,套期保值的产业客户几乎一个没有,这最终导致政府实行了行政干预。
1994年初,国务院发布《国务院批准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关于改革原油、成品油流通体制意见的通知》,国内原油价格改为国家统一定价。国家对原油价格进行统一定价后,价格不会再波动,期货市场便没有了存在的意义。因此,国内原油期货交易所相继关停。
经过1993-2000年间的两轮清理整顿,期货市场终于步入规范发展阶段。进入新世纪,国家再提发展期货市场。
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稳步发展期货市场。借着这股东风,2004年,中国第一个与原油相关的能源期货品种燃料油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挂牌上市。
当时上期所的考虑是,先从燃料油期货起步,积累经验,创造条件,逐步推出原油等其他石油期货。然而,尽管燃料油期货上市后运行情况很好,在当时的情况下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效果明显,也促进交易所和各方推动原油期货上市的信心和决心,但据姜洋介绍,“当时最大的问题是国内原油现货市场高度集中,‘三桶油’占据着主导地位。而在高度集中的现货市场基础上是无法开展期货交易的,只有在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市场才可以”。而且由于燃料油现货市场逐渐萎缩,燃料油期货近两年的交易量也越来越少。
2012年,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稳妥推进原油等大宗商品期货品种和相关金融衍生品。
2012年年7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向国务院上报《关于开展我国原油期货市场建设筹备工作的请示》。
2012年12月1日,新修订的《期货交易管理条例》正式实施,符合规定条件的境外机构,可以在期货交易所从事特定品种的期货交易,这为境外投资者进入交易所进行原油期货交易预留了空间。
2013年1月,证监会再次在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推动开放性的原油期货市场建设。
2013年11月9日,中央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要推进石油、天然气等领域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
2014年12月12日,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准上海期货交易所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开展原油期货交易。原油期货上市工作步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就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时候,2015年和2016年初的股市异常波动再度拖慢了原油期货上市的进程。出于稳定的考虑,原油期货上市计划被再度搁浅。2015年,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曾两次宣布启动原油期货上市项目,均未能如愿。
在经过了2017年一系列金融强监管措施之后,我国金融风险得到初步遏制,原油期货上市的时机已经成熟。2017年,证监会批准上期所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的章程规则。2018年2月9日,证监会宣布,原油期货即将上市。